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勇 通讯员 李轩
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
南国红豆熠熠生辉,三地名家齐聚羊城。11月29日,“第二十一届广港澳粤剧日”系列活动在粤剧艺术馆启动,来自穗港澳的粤剧大师齐聚一堂,共同参与粤剧盛宴。
除第二十一届广港澳粤剧日启动仪式及“广港澳粤剧名师展”外,亦将举办“穗港澳粤剧名师访谈与对话”、“穗港澳青年交流汇演”及“广港澳私营合作局交流展演”,展期至12月1日。
三地名家齐聚一堂,唱南国红豆
节选自《苏书园》、《五湖之烟》和《紫簪子的故事......启动仪式上,三地著名艺人演唱粤歌,轮流上台。
著名粤剧艺术家、中国戏剧梅花奖“第二届梅花”得主欧凯明表演了粤剧界里程碑式作品《苏书园》的选段。
“我参加过很多次广港澳粤剧日,还担任过小梅花奖评委,我一直很关心粤剧在荔湾的传承和发展。”我发现荔湾有很多人才,很多荔湾的年轻人在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好成绩。演出完《苏书园》选段后,欧凯明来到后台,与记者分享了学习粤剧对孩子成长的意义,“学习粤剧对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。虽然学习粤剧的孩子还未完全理解粤剧的词句,但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律,并帮助父母分担家务。”
除了经典歌曲,还有新剧。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、澳门著名粤剧艺术家曾辉,以及来自广东的著名青年学者司马祥为《五湖奇缘》献上首演。
近年,司马祥跟随曾辉来澳教授粤剧,并在澳门演艺学院教授粤剧6年,为不少澳门孩子播下粤剧的种子。“与广州和香港相比,澳门的粤剧发展相对薄弱,我们希望通过游戏和教学来激发孩子们对粤剧的热爱。”司马祥分享,他们每天都把粤剧带到澳门的学校,例如通过互动游戏和表演向孩子普及粤剧知识,以及邀请孩子和家长来剧院观看大型戏曲。「寓教兼教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粤剧的兴趣,改变了他们对粤剧的旧观念。」
开播当天,恰好是著名粤剧家、著名女武者任建辉逝世纪念日。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舞台上,香港粤剧演员协会主席、香港艺术发展局戏曲部主席、著名粤剧演员刘惠明,以及香港著名女演员林英诗,表演了任建辉的经典作品《紫簪传》。
正如刘惠明所说,“11月29日,任建辉经典作品的演出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。多年来,由于演出时间的冲突,刘慧明曾路过“广港澳粤剧日”的舞台,这是她首次登上粤剧艺术馆的舞台。“老实说,我既高兴又担心。香港的女学者多,广州的女学者少,所以我希望广州的邻居会喜欢我的角色。”
从荔湾出发,来到香港发展的林英石感叹道:“我太高兴了,我又要回家了!林咏诗是广港澳粤剧日的全职表演者,她曾参与1日至21日的演出。“我还记得第一届穗港澳粤剧日是在上下九举行的,当时我还是一名童星,如今我已经长大了,我依然继续用这个活动书写我的命运。”近年,林先生积极在香港推广粤剧,与潮流音乐歌手合作,在传承粤剧的同时,探索粤剧创新之路。
演出现场还有《燃裴元情》、《风雪山寺》等经典剧目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穗港澳青年共同演出的戏曲故事《范黛之声》是戏剧新学院提升项目,透过粤剧及朗诵表演,展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与知名专家深度对话,畅谈“粤语令”的人生。
在本次展览的舞台上,来自穗港澳三地的粤剧大师与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艺术心得,并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联系。
“我和很多香港粤剧演员合作过,粤剧在穗港澳三地有着相同的根源,传承粤剧是粤剧从业者的使命和责任。”区凯明经常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演出,亦会在大学举办戏曲艺术讲座,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了解粤剧。
曾辉曾多次与欧凯明合作,于2003年正式定居澳门,后来又在澳门进行粤剧科普教学,她培育的“小红豆”在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“在澳门,除了教授儿童粤剧外,我们还推广普通话并纠正他们的粤语发音。”
“香港每天都有粤剧表演,人们每天都唱粤剧。”刘国强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使三地的文化合作深入,并希望与其他地区的粤剧从业者有更多交流,从而推动内地与港澳在粤剧内容的创作、制作和推广方面的深度合作。
采访最后,播放了《七月七日长生殿》的音乐,欧凯明、曾辉、刘慧明一起合唱了经典歌曲。
粤剧盛宴云集,三地小红豆齐聚一堂
穗港澳是粤剧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地,“穗港澳民营合作局”将于11月29日至30日在粤剧艺术馆广福台上演,连续两天每天三场演出,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一场粤语魅力盛会。
这
「红豆闪耀」青少年粤剧表演及广港澳儿童戏曲粤剧表演分别于11月30日及12月1日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院上演,展现「小红豆」的生命力和风貌。
据悉,“穗港澳粤剧日”作为广州某区的品牌活动,自2003年起落户荔湾,并迎来了第21届。活动将推动粤剧(荔湾)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,以粤剧为纽带,搭建穗港澳文化交流展示平台,共同推动粤剧的繁荣发展。
今年的“广港澳粤剧日”系列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指导,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,粤剧艺术博物馆承办,荔湾区文化馆协办。 荔湾区青年宫、广州曲艺家协会、广东八河协会、香港八河粤剧演员协会、中国戏剧家协会澳门联谊会、广州粤剧团等。